【佳文共賞】偶爾離開
偶爾離開象牙塔/吳淡如【摘錄】
別以為只有高知識分子才有象牙塔,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象牙塔。
儘管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形形色色的人,物以類聚,因為地緣關係,年齡層的關係,教育程度的關係,工作的關係,收入的關係,或生活動線的關係…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「生活圈」。
在自己的生活圈中,我們常常誤以為:「世界就是我所看到的這個樣子。」大家都是這麼想的,久而久之,有些人的生活,和我的生活範圍隔得很遠,他們的想法和語言就會變成和外星人的密碼一樣。
我所見過的人,形形色色,
老實說,我和他們還真的有無數「代溝」呢,
但我總會提醒自己兩個原則:
1. 先觀察,別急著做判斷。
急著做判斷,就沒法做全盤客觀的了解。
2. 先傾聽,不急著否定。
就算我不能夠將心比心,接受他們的說法,
我也不該扮演著「傳教士」的角色。
所謂傳教士的角色,就是:我覺得信仰神很快樂,所以你為什麼不信仰神呢?趕快說服你。這樣的人,久而久之只會聽見「選擇性的聲音」,沒有人願意跟我說話,而我所了解的人性也只能偏於一隅。
如果我聽了之後真的很生氣,我會告訴自己:
了解不等於認同,包容絕不是贊成
看見這個世界的多重樣貌,不只對一個作者來說是很重要,對任何人都很重要。我不想在精神上做任何的「居家隔離」,因為世界本來就不是一個無菌室,有抗體才有免疫力,而能夠接受挑戰的人才懂得堅持。
我也常碰見一上節目就長篇大論像在教課,滿口洋文和自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懂一口「某某主義」專有名詞的學者,看起來很「高尚」,但據我了解,他們對「學術圈怎麼看我」,其實都有一般人不能了解的耿耿於懷。
你覺得沒那麼嚴重的事,他們卻憂心忡忡。
每個人都住在一座象牙塔裡。
走出自己的象牙塔,
才能看到這個世界的真實風景,
才能真正遠離紛擾與混亂,
才能學會真正的「淡然處之」與「無入而不自得」。
因為,在經過各種辯證之後,我才能擁有自己的人生堅持。
2006.08.31
posted by Annie Chang at
8/31/2006 11:23:00 AM
別以為只有高知識分子才有象牙塔,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象牙塔。
儘管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形形色色的人,物以類聚,因為地緣關係,年齡層的關係,教育程度的關係,工作的關係,收入的關係,或生活動線的關係…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「生活圈」。
在自己的生活圈中,我們常常誤以為:「世界就是我所看到的這個樣子。」大家都是這麼想的,久而久之,有些人的生活,和我的生活範圍隔得很遠,他們的想法和語言就會變成和外星人的密碼一樣。
我所見過的人,形形色色,
老實說,我和他們還真的有無數「代溝」呢,
但我總會提醒自己兩個原則:
1. 先觀察,別急著做判斷。
急著做判斷,就沒法做全盤客觀的了解。
2. 先傾聽,不急著否定。
就算我不能夠將心比心,接受他們的說法,
我也不該扮演著「傳教士」的角色。
所謂傳教士的角色,就是:我覺得信仰神很快樂,所以你為什麼不信仰神呢?趕快說服你。這樣的人,久而久之只會聽見「選擇性的聲音」,沒有人願意跟我說話,而我所了解的人性也只能偏於一隅。
如果我聽了之後真的很生氣,我會告訴自己:
了解不等於認同,包容絕不是贊成
看見這個世界的多重樣貌,不只對一個作者來說是很重要,對任何人都很重要。我不想在精神上做任何的「居家隔離」,因為世界本來就不是一個無菌室,有抗體才有免疫力,而能夠接受挑戰的人才懂得堅持。
我也常碰見一上節目就長篇大論像在教課,滿口洋文和自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懂一口「某某主義」專有名詞的學者,看起來很「高尚」,但據我了解,他們對「學術圈怎麼看我」,其實都有一般人不能了解的耿耿於懷。
你覺得沒那麼嚴重的事,他們卻憂心忡忡。
每個人都住在一座象牙塔裡。
走出自己的象牙塔,
才能看到這個世界的真實風景,
才能真正遠離紛擾與混亂,
才能學會真正的「淡然處之」與「無入而不自得」。
因為,在經過各種辯證之後,我才能擁有自己的人生堅持。
2006.08.31
Labels: Learning - Reading
0 Comments【留言迴響】
Post a Comment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